六十四座 (轉載)

轉載自"妖夜叉"Blog

小時候待在車房的日子其實不算太長,聽母親說,在我差不多一歲的時候便舉家搬到慈雲山的徙置區,一住就是十七個年頭。


慈雲山村在當時的規模來說,足可媲美今日的大型屋苑,比較的當然不是設施,而是座數。我們的屋村,在那時是以號碼命名的,懂性以來,就知道村內最大號碼的是六十六座,但實際上是不足六十六座的,而我們的家就在六十四座。

六四,這個今日仍舊令人感到一點敏感的數字,就這樣陪伴了我十七年。

如果是同輩或長輩,應該聽過「十三太保」這一幫黑社會的混號,而這幫人,正正就是在慈雲山打出名堂。然而,我也是在將要離開的時候才清楚有這一回事,也可算「不識盧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」除了「十三太保」,慈雲山其實也滿有不同的黑社會堂口在盤據。

沒有相熟的人帶路,從一個區走到另一個區,就隨時有給人揍一頓的機會。若然是陌生人入村,情況就更加惡劣。所以,那時候我們同村同座的小朋友,一般也都只會在家門外的走廊玩耍,直到差不多八九歲,父母才放心讓我們日間到公園去。

雖說同座的都是朝夕相見的熟悉面孔,但要稱得上相熟的,還多數只是同層的左鄰右里,不只小朋友如是,大人亦然。可是這種非常緊密的小社會,也是發揮守望互助最大的原動力。

那個時候,很多父母也須到外工作謀生,日間就很難可以照顧到子女,那麼若一戶有家庭主婦或是老人家,很大機會就會成為那層樓的中央日托兒所。鄰家小朋友放學後,很多時都會聚到那裡邊做功課,邊等父母回來。而我的家,也曾一度成為十樓的中央日托,原因是我有一個喜歡照顧小朋友的外婆。

從她手中帶大的小朋友,沒有兩只手掌那麼多,最少也有一只,直到外婆身故以後為止。

留言

  1. 匿名5/09/2007

    我住在65座,也是住了十七年,因為問題公屋所以搬走了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您好,我住65座3樓2O23 ,時間過得太快

      刪除
  2. 匿名5/09/2007

    我住65座你住64座能年幼時有一同玩耍過.
    你讀邊間中學,我讀培敦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匿名6/05/2007

    我又係住65座
    讀保良四小及一中

    回覆刪除
  4. KEN 我住沙田坳村~基慈小學畢業~小時有單車租~球場有k SHOW做~劉天王都上過黎~仲有萬年有間KK超市~我時常到44,47,48玩.KEN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我住65座3樓2o23

    回覆刪除

發佈留言